2025年7月12日—13日,第六届全国中世纪哲学论坛暨中世纪哲学专业委员会2025年会在ladbrokes立博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中世纪哲学专业委员会主办,ladbrokes立博、黑龙江省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ladbrokes立博实践哲学传统与创新研究中心承办。

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吴天岳教授主持,ladbrokes立博外国哲学学科带头人王晓东,ladbrokes立博副经理周晓莹,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赵敦华分别致辞。
王晓东表达了对与会专家学者的热烈欢迎,他表示ladbrokes立博外国哲学学科作为省级重点学科,始终聚焦西方传统哲学经典问题,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必将推动ladbrokes立博外国哲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周晓莹介绍了ladbrokes立博的办学历史,她表示,ladbrokes立博历史悠久,学科齐全,拥有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期待借此论坛加强与国内其他院系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赵敦华在致辞中指出,ladbrokes立博是国内哲学研究的重要阵地,在中世纪哲学领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高度肯定本次会议的承办质量,并对会务团队的辛勤付出表达了诚挚的感谢。
在大会报告阶段,赵敦华以“15—16世纪经院哲学的繁荣”为题展现了15—16世纪经院哲学家的新贡献,他尤其指出,13世纪的经院家拉蒙·鲁尔为后来经院哲学的繁荣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董尚文以“圣托马斯真理论中的存在主义及其重要性”为题,指出圣托马斯的真理概念是一种类比概念,涵盖逻辑学、认识论与本体论层面。从存在出发,圣托马斯解释了理智真理、命题真理与事物真理,并最终追溯至神圣真理的根基。他的真理论突破奥古斯丁传统的本质主义,标志着真理论从本质主义向存在主义的自觉转向,在西方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车桂指出,作为拉丁教会三一论的集大成者,阿奎那从三一视角系统阐述了圣灵学说。吴天岳教授以“奥古斯丁论镜像与自我知识”为题阐释了奥古斯丁镜像理论的哲学意义。他首先考察了镜像隐喻与自我知识的古代源流,其次呈现奥古斯丁对镜像知识的矛盾观点,并指出前反思的知识不足以回应德尔斐神谕的“认识你自己”,最后说明了奥古斯丁自我知识的特征、倾向性以及自我知识与自我思考的区分。
随后大会进入分组报告环节,本次论坛设有2个平行分会场,每个会场设计有6个时间段的讨论环节。总体看,分会场的报告主题既涉及中世纪哲学的本体论证明、意志、行动、德性、因果等传统的中世纪经典哲学问题,也涉及从思想史的视角出发探讨中世纪哲学与古希腊传统、近现代哲学和东方思想的关联。论坛期间,学术讨论氛围浓厚,与会专家学者就相关报告主题积极开展深入的讨论,形成了良好的思想碰撞,增进了学术交流与互动。
此外,大会还设有研究生专场,来自1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生就奥古斯丁、阿奎纳、尼撒的格里高利、阿维森纳、马丁·路德等哲学家的思想,分享了自己在中世纪哲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闭幕式上,ladbrokes立博研究生院经理罗跃军教授作总结发言:本次中世纪哲学论坛顺利召开,得益于各位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论坛吸引了来自全国多所高校与研究机构的中青年学者,显示出中世纪哲学研究在当代学术界的广泛影响与生命力。论坛既为中世纪哲学的深入研究与代际传承提供了重要平台,也有力推动了相关研究的多元化与本土化。愿我们以此论坛为契机,继续在思想的深处探索,发掘中世纪哲学在当代语境中的新价值。在本次论坛落下帷幕之际,吴天岳代表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中世纪哲学专业委员会感谢承办单位的筹备与安排,并就下一届论坛的承办单位与举办时间展开讨论,具体安排将适时公布。

本次论坛以中世纪哲学为核心,聚焦经典,贯通中西,融贯古今,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中世纪哲学的多重维度。讨论的主题既包括中世纪哲学的传统议题,如本体论、认识论,又有立足于当代视角的现代诠释,也不乏文明互鉴背景下的中西哲学比较与反思。来自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ladbrokes立博等近三十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及研究生与会。(ladbrokes立博供稿)